4 月 9 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食安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食品安全工作链条长、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食品安全。
《意见》聚焦从农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各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梳理过程中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食品贮存监管、食品运输协同监管、食品寄递和配送安全管理、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餐饮服务综合监管、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等 8 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机制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对食品寄递和配送作了专门规定,这也是首次将寄递配送纳入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
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表示,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除了生产经营环节之外,寄递配送环节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食品寄递与网络订餐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高频场景,我国食品寄递配送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一些配送人员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餐食变质污染,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甚至还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寄递渠道隐蔽性强、跨区域广的特点销售假劣食品。
《意见》在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市场准入、注册许可的基础上,对寄递和配送作了专门规定,这也是首次将寄递配送纳入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
一是强化食品寄递安全管理。要求邮政管理部门督促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强化邮政和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加大对寄递环节涉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置力度,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要求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义务,落实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责任。要求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应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网络订餐配送行业劳动者的培训模式,强化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培训。
上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寄递配送各主体,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以制度创新回应民生关切,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 " 舌尖上的安全 "。
确保线上线下食品同标同质
网络销售等新业态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司光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发生在线下也存在于线上。特别是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食品经营方式,衍生了平台外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许多新模式,同时也存在保质期 " 云篡改 "、资质证明 "PS(图像编辑处理)化 "、农产品 " 美颜直播 " 等新风险,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许多挑战。为筑牢食品安全 " 云端防线 ",《意见》就加强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压实网络食品销售从业主体责任。《意见》督促网络交易平台、主播及其服务机构、广告活动参与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从业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明确了对各类从业主体的要求: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要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者入网销售资质,规范主体信息、食品信息公示,加强入网销售行为过程管控;主播及其服务机构要规范开展营销活动,依法对其推荐的食品进行查验;广告活动参与者要依法开展食品类互联网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等;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安全关,保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
二是强化网络销售食品安全问题协同治理。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网信、广电等部门,明确直播带货、私域电商、社区团购等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治理要求,加强信息监测通报和协查处置。要强化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意见》对网络销售食品的明确规定将显著提升线上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有效遏制无证经营、篡改保质期、虚假宣传乱象问题。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协同管理,加快出台配套制度机制,加大监督抽检和监管执法力度,确保线上线下食品同标同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