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娱乐团 04-08
“内娱第一代神曲女王”王蓉:比网红有实力,比顶流缺运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文 | 安青

编辑 | 9527 喵咕君

第六季《浪姐》开播,争议最大的是节目组让王蓉一轮游了。

看不下去的不止观众,还有央视,毕竟王蓉在节目中的表现有实力,有品性,相比起事儿多还不努力的陈德容,的确不该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但对嘉宾知名度和口碑都有要求的综艺,所谓唱跳舞台竞争的本质,实际是除舞台之外的竞争。

在这样的 " 潜规则 " 之下,陈德容躺平依然完胜,王蓉再努力也会成为牺牲品。

因为比网红有实力的她,比顶流缺运气,内娱第一代神曲女王已成过去式。

一,连续缔造爆款,国民度不足成硬伤

《免我蹉跎苦》的歌词,似乎是对王蓉处境的映照。

节目组把唱跳最好的王蓉当炮灰,正应了那一句,专挑她一个人欺负。

无论是词曲风格还是唱跳,都精准的落到了王蓉的舒适圈里,观众对她的初始印象,就是走唱跳路线的神曲女王。

因此初舞台的完成度高几乎是必然。

往前追溯,王蓉有更多比《免我蹉跎苦》更让人上头的歌曲,比如风格对标《江南 style》的《好乐 day》,把中式英语融入到歌词里,还在 mv 中跳起了掀裙舞。

这种大胆又张扬的风格,使得王蓉颇受争议,但并没有影响她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随即推出了崩坏三观,争议更大的《坏姐姐》。

而真正用几句歌词就让人听起来上头的,是随后放出的《小鸡小鸡》。

不同于常规创作形式,而是对歌词化繁为简,直接用大量动物叫声替代,配合魔性 mv,十分洗脑。

而这种新奇作品也成功火向海外,王蓉也继续这种创作风格,交出了《鲨鱼鲨鱼》,《抖抖傲》等作品。

这些神曲或是无脑的音符输出,或是带有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嘲讽,王蓉玩起了音乐界的无厘头风。

但实际上,在成为神曲女王之前,王蓉也是圈内公认的才女。

在《非想非非想》这张专辑推出时,王蓉走的路线还不是发癫的神曲风,其中有不少歌曲旋律好听,歌词又意味深长,显然是可以在流行这条道路上能够有所造诣的。

只不过《我不是黄蓉》火遍大江南北,让王蓉因此收获名气,也让她就此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神曲女王标签。

后续的《哎呀》,《爸爸妈妈》都曾是传唱度极高的大热门,只可惜连续缔造爆款后,终究是歌比人红。

而后浪推前浪是必然,当更朗朗上口的新曲推出时,就将国民度不足的王蓉拍在了沙滩上。

二,千里马遇贵人,神曲风格不适应流行风口

王蓉的作品风格,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听一次就能被记住。

像无数歌星一样,王蓉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大学进入播音主持专业后,因为参加了名为 " 广院之春 " 的比赛,让她拿下了金奖,同时被吉他演奏家刘天礼青睐。

王蓉这样的千里马一旦遇到贵人,就有大肆施展拳脚的机会,于是她跟着刘天礼学吉他,还尝试自己创作。

《晨雾》这首歌让王蓉找到了创作的感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为坐在铁路旁听到杨树被风吹动的声音彻底被激发。

当时的王蓉,颇有几分王菲般的灵气。

因为刘天礼,王蓉又遇到了另一个贵人 -- 刘天礼的儿子刘春,外号老猫,两人凑到一起直接搞起了乐队。

在前期做音乐时因为名气不足,王蓉只能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创造机会,老猫建议她逢人就发自己的 demo。

英皇曾经的执行董事,梅艳芳,郑秀文的前经纪人李进,在听到王蓉的 demo 后将她与王菲,丁薇等人联系到了一起,因为她们都有着同样的声音。

而《非想非非想》正是在被李进看到后推出的首张专辑,词曲大部分是由王蓉与老猫合作完成。

虽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但王蓉凭借自身的才气拿奖拿到手软,只可惜后续乏力,王蓉推出的新作品很快就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我不是黄蓉》虽然让王蓉短暂抓住了爆点,用副歌先行的模式开口就让人印象深刻,但彩铃时代的到来,大量神曲的出现让《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迅速攻占了网络神曲市场。

王蓉的《我不是黄蓉》也红了,却不具备长线流量,再加上踩热点的《芙蓉姐夫》对女性外貌的攻击,又让她颇受争议。

想红的心思直白的放在她的作品里,在追赶热潮时有用,但当新流行风口到来,神曲风就会被淘汰。

王蓉想从神曲女王转变做流行女王,推出了《了了》等歌曲,却只能让人感叹一句,原来的确是王者,再无其他了。

三,从迎合下沉市场到被质疑淘汰,残酷现实令人共情

老猫对王蓉事业的助力不言而喻,在神曲界有太多像《我不是黄蓉》一样的作品,皆由老猫制作。

比如《伤不起》,《老婆最大》等,同样过耳不忘。

简单易懂的歌词,搭配强制记忆的套路,让观众想不记住都难。

但迎合下沉市场,最大的弊病就是难以获得长线发展,无法积累自身口碑,只能沦为了做快餐生意的小店。

市场爱听什么就做什么,不具备前瞻性,就是快消费的产物。

尽管王蓉的出发点是想抓住现有的资源,让耗不起的团队尽可能的多收获一些,但也因为功利性太强受到质疑。

没有大公司的力捧,也因为标签化太强,难以时刻抓住流量方向的王蓉,只能成为过气歌手。

以至于在实力强劲的情况下,《浪姐》也会不自觉的忽略王蓉的大 vocal 属性,不看实力,只看过往的标签能否掀起话题流量。

王蓉在行业中的奋斗史,像极了那些努力却得不到重用的打工人,而《浪姐》放大了这种现实的残酷,令普通观众深感共情。

因此大众才会对王蓉的淘汰,如此意难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蓉 女王 网红 陈德容 央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