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人第一时间知悉地震发生,我国已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为配合该工程广东子项目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团队在广东设置 1172 个地震监测站点,1 个省级预警中心,1463 个地震预警专用终端,监测地震发生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不少人的手机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收到预警信息,与该工程及工作团队有关。
公众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该怎么做?如果因种种原因错过地震预警信息,公众又该怎样应对?广东省地震科普馆,制作了《地震来了怎么办?》动漫视频和文图宣传材料,指引公众在地震发生时进行防御。广东省地震局希望公众在关注地震预警渠道发布之余,养成科学防御地震影响意识,力保 " 平平安安 "。
地震来了,切勿 " 自乱阵脚 "
记者从广东省地震局获悉,现有的地震预警技术,一般能让用户在具有破坏力的震波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建议收到预警信息的用户,利用好短暂的预警时间做好应急防御工作,并在平日养成应急防御意识。
地震来了,很多人会下意识 " 逃 "。广东省地震科普馆指出,不科学的 " 逃 ",如跳窗、跳阳台、搭乘电梯逃生等做法,反而会为逃生者带来伤害。建议公众在地震来临时,切勿 " 自乱阵脚 "。
视不同情况,科学避险
地震来了如何科学地 " 逃 "?广东省地震科普馆表示,地震逃生的最佳选择,是 " 迅速逃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如果能够在逃离过程中对房间进行关火关电,可以减少地震发生后所形成的 " 二次灾害 "。
尽管是 " 最佳选择 ",但公众可能因地震发生时身处建筑物的不同楼层,无法 " 迅速逃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此时,就地避险成为公众的优先选择。广东省地震科普馆建议,公众可以选择洗手间、储物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者支撑的地方进行就地避险;也可以选择床底、桌底等家具底部进行就地避险;在就地避险时,保护好头颈部免受伤害,抓住身边牢固物体避免摔倒或者震离避险区域。上述做法,即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遭到破坏,也能最大限度保障人员在相对安全的空间内等待救援。如果震感过后建筑物没有受到破坏,公众应当迅速撤离建筑物。
如果地震发生时公众恰好在户外,是否就可以 " 高枕无忧 "? 广东省地震科普馆指出,楼房、立交桥、高烟囱、广告牌等建构筑物可能会在地震中倒塌,伤及户外人员;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电力设施不仅同样容易倒塌伤人,倒塌时也容易电击伤人。建议身处户外的公众,在地震发生时避免接近存在风险的建构筑物及电力设施。
种种原因,公众可能未接触到地震预警信息,已遭遇地震。广东省地震科普馆指出,公众日常培养出来的应急避险意识,可以在没有预警时也能发挥作用。包括留意建筑物或相关场所的逃生通道设置并保持逃生通道畅通,对门窗家具做好固定及防爆措施,随身携带一定数量应急避险物品等。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大家科学认识并应对地震。
文|记者 梁怿韬
图、视频|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科普馆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