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片摄影在摄影圈再次回春,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尝试使用 120、135 胶卷,而在电影圈,胶片摄影仍然是许多导演的偏爱。从《奥本海默》到《沙丘 2》,许多大片依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胶片特有的细腻层次、宽广的动态范围和独特的色彩质感,使其在数字时代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在所有胶片格式中,IMAX 70mm胶片无疑是电影行业的 " 巨无霸 "。IMAX 70mm 胶片因其超大尺寸和极致的画面表现力,被认为是电影画质的巅峰。
历史背景:70mm 胶片的演变
从历史上看,70mm 胶片最早是作为电影放映的高端格式诞生的。1950 年代,70mm 胶片成为许多史诗级电影的选择,例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和《2001 太空漫游》。当时,电影公司希望通过更大的胶片格式提高画质,并在大银幕上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体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950 年代的 70mm 胶片格式与现代的 IMAX 70mm 格式并不相同。传统的 70mm 胶片采用 5 齿孔(5-perf)设计,而 IMAX 则采用 15 齿孔(15-perf)设计,画面比例和成像面积有所不同。
IMAX 与传统 70mm 格式的区别
传统的 70mm 胶片格式通常采用 5 齿孔设计,画面比例为 2.2:1。这种格式在 1950 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史诗级电影的拍摄。
而 IMAX 格式则采用 15 齿孔设计,画面比例接近 1.43:1,提供了更大的垂直视野和更强的沉浸感。此外,IMAX 胶片的每帧成像面积更大,分辨率更高,适用于巨幕影院的放映需求。
(当然,一般来说其实就是将原本的 65mm 胶卷进行横拍,以三倍的速度卷片,画面就从 5 齿孔变成了 15 齿孔,幅面当然也就是更大的多了。在拷贝片阶段会采用 70mm 的胶卷以同步将音频拷贝)
注意胶片按照短边宽度的规格(包括齿孔等无法成像的部分)来命名,但是这个宽度并不等同于实际成像部分的任何一边,尤其是 IMAX 的尺寸 70mm*48.55mm 很容易给大家带来误解,认为其成像部分的高度等同于其所使用的 65mm 胶片的宽度,而实际情况则是成像部分的高度为 48.55mm,宽度为 15 齿孔 70mm,所以我们所说的 IMAX 70mm 中的 "70" 指的是其宽度而非高度。
中画幅摄影的优势:6 × 7 格式的魅力
然而,如果从画幅尺寸的角度来看,IMAX 并非最强——在摄影领域,120 胶卷的 6 × 7 格式(常见的中画幅)反而能提供更大的成像面积。
IMAX 摄影机使用的是 65mm 宽的胶片,采用横向进片方式,每帧的实际成像面积大约在 65mm × 48.5mm 左右。而在摄影领域,6 × 7 格式的 120 胶卷画幅通常在 56mm × 70mm 左右,竟然比 IMAX 电影原片还要大!这意味着,在单帧静态影像的细节表现力上,6 × 7 的中画幅胶卷甚至可能比 IMAX 更胜一筹。
VISION3 50D Color Negative Film 5203 ( 已经冲扫过后,不太在意胶卷情况,正常情况不用手拿 )
更有趣的是,120 卷的电影胶片本质上与 IMAX 的胶片是一回事。120 胶卷的标准宽度是 61mm,120 画幅的电影胶卷实际上是 IMAX 65mm 胶片分装而来,也就是说,当你使用一台 6 × 7 相机拍照时,你用的胶卷,和好莱坞大片使用的电影胶片,竟然同宗同源!
当然,中画幅摄影在静态影像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6 × 6、6 × 7、6 × 9 等格式自中期单反相机时代起便广受摄影师喜爱。富士、哈苏、宾得、玛米亚、禄莱等品牌都推出了标志性的中画幅相机,而其中 6 × 7 格式因其独特的宽高比,成为许多摄影师青睐的选择。比起 35mm 胶片,6 × 7 格式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层次、更高的解析力和更自然的景深过渡,适用于风光、人像和商业摄影。
我们也用 6 × 7 拍摄了很多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
VISION3 500T Color Negative Film 5219
在利用灯光卷在夕阳中拍摄,能得到非常有趣的表现,当然我们本篇可能更会讨论这个画幅下细节的情况。可以看到在胶卷本身的噪点下,细节依然是非常清晰的,另外在高光面能看到有一点点高光的光晕,仅仅在放大的时候才能看到。这是较大的画幅与较小的画幅胶卷的非常大的区别——较大画幅的银盐颗粒相对整个画面比例来说更加细腻。
用电影卷的 120 卷跟普通 120 卷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边上会有孔格,如果自己翻拍的话把整个卷的完整画面拍下来就会发现它的大小与正常的 120 还是有区别,不过这也是特色之一。
用这个拍摄人像等照片也是非常 OK,毕竟画幅大,加上独特的色彩表现,是非常舒服的。
VISION3 50D Color Negative Film 5203
在 F2.8 下景深都非常浅,当然也体现出了很多人所说的 " 立体感 ",锐度自然也是足够。
当然浅景深也没那么好对焦,需要自己眼睛看清楚。
像这张就是焦点比人稍微偏前了 3-5cm,这就比较难受了。并且由于分装卷孔位漏光的情况可能导致了照片底下的红光。
胶片的未来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数字技术的普及,胶片的生产和使用面临挑战。然而,正是这种稀缺性,使得胶片在摄影和电影爱好者中更显珍贵。更何况国内现在更难买到电影卷盘片,价格也肯定会逐步上涨,很期待有更多厂商继续进入这个赛道,不过这毕竟是小众赛道 ... 未来也比较悲观。
结语:胶片的魅力永存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胶片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可否认。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与记忆。在数码时代,胶片摄影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对艺术本质的追求。
正如有人所说,胶片摄影是一种对摄影本质的回归,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情感价值。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或许,这正是胶片的魅力所在,也是它能够在数码时代依然焕发光彩的原因。
大家如果想看我们更多的聊一聊胶卷相关,比如 135 画幅等等,可以多多留言或者点赞,在线互动哦 ~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马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永诺直播相机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 无人机:盘点
- 音频:
- 灯光:
- 存储:CFA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