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星球 昨天
新利好!蚂蚁集团高调扩充AI眼镜业务 提前布局未来智能支付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蚂蚁集团一则 AI 眼镜专家的招聘启事引发了行业讨论。据该集团在猎聘的招聘信息显示,该职位将负责 AI 眼镜产品功能设计以及多种原型产品方案的搭建与测试,与主产品一起讨论选择方案,此外,还将负责眼镜 AI 眼镜的产品设计范式,形成结构化的文档 / 方案等。

在职位要求上,该职位要求应聘者有 5 年以上 toC 产品经验,负责过主产品优先。若应聘者熟悉市面上各类 VR、AR、AI 眼镜,有自己独到认知,亦优先录取。

更重要的是,在此职位发布后,有媒体向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求证,证实蚂蚁近期确实在扩充准备智能眼镜相关业务。

种种消息指出,这家金融科技巨头正在筹建一支硬件研发团队,剑指 AI 智能眼镜市场。

这并非蚂蚁首次涉足 XR(扩展现实)领域。从 2016 年推出 AR 实景红包到 2023 年亚运会的元宇宙数字人火炬手,再到今年的 AI 眼镜计划,蚂蚁在 XR 赛道的布局已持续九年。此次进军智能眼镜硬件,标志着蚂蚁集团的 XR 战略正经历从软件层面向 " 软硬结合 " 过渡的全面升级。

将近十年的 XR 规划,蚂蚁集团在这一领域已经达成了哪些成就?全新的 AI 眼镜赛道对这家金融科技大厂来说又有哪些机遇与挑战?本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番。

围绕金融场景展开的 AR 玩法:

大众接触 XR 的入口

纵观以往蚂蚁集团的 XR 布局,该公司的探索始终围绕其核心金融场景展开,呈现出 " 场景驱动技术,技术反哺生态 " 的特征。

2016 年,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在春节推出 AR 实景红包,通过 LBS 定位与图像识别技术,在真实地图上埋藏虚拟红包,用户需到达指定地点扫描特定图案才能领取。这一玩法出现的当年,参与 QQ"LBS+AR 天降红包 " 和 " 刷一刷红包 " 的总参与用户数达到了 3.42 亿,开创了 AR 技术大规模商业化的先河。

也是在同一年,支付宝推出 AR 扫福集五福的活动,几乎成为了这些年过年必备的预热环节,也让更多人第一次对 AR 这一项新技术有了直接感受。

此后,蚂蚁持续迭代 AR 能力:2017 年推出 AR 扫车险保单功能,2018 年联合高德地图打造 AR 实景导航,2019 年上线 AR 垃圾分类识别。这些应用虽未形成独立产品,但为蚂蚁积累了计算机视觉、SLAM(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为普通人打开了接触 VR/AR 技术的入口。

XR 领域的全面生态规划

蚂蚁集团在 XR 领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早在多年前,蚂蚁集团就开始关注并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中,其自主研发的 Web3D 互动引擎 Galacean 就是重要成果之一。

2023 年 9 月 23 日杭州第 19 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全球超过一亿人次的数字火炬手化身一个个小火苗,汇聚于钱塘江之上,形成具象的 " 数字人 ",打破时空壁垒与第六棒火炬手相汇," 数实融合 " 点燃主火炬塔,进而完成了点火仪式。

得益于蚂蚁集团自研的 Web3D 互动引擎 Galacean 优秀的实时渲染和 XR 能力,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成功打造了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也让业内看到了 Galacean 在大型活动和复杂场景中的可靠性和强大功能。

蚂蚁集团 3D 引擎技术负责人王卓曾表示,Web 3D 引擎是构建元宇宙三维互联网的最佳载体。近年来,元宇宙、数字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交互技术不断涌现,其背后都离不开 3D 引擎的支撑。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的 3D 引擎都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蚂蚁集团的 Galacean 引擎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支撑更多行业的应用,也为 XR 生态的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现阶段仍在持续布局 XR 相关的设备操作系统框架建设。

从猎聘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蚂蚁集团目前还正在招聘 AR/VR - Android Framework 开发工程师,专注于 AR 设备操作系统框架层的优化与定制化开发,要负责从内核到用户态的全栈系统调优,构建高性能、低功耗的软件框架,以支撑上层 XR 应用与底层硬件的无缝协作。

可见,从始至终,蚂蚁集团都很注重 XR 领域的全面布局搭建,从底层技术研发到应用场景都有持续的相关规划,这对于下一步的硬件布局有极大的生态保障。

硬件试水

背靠阿里,赢在起跑线

在 XR 生态布局多年后,蚂蚁集团也开始向硬件方向进发。选择 AI 眼镜作为切入点,是其从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趋势等等方面做出的考量。

起初,蚂蚁集团曾尝试对持有相关技术的企业进行投资。2018 年,蚂蚁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奥比中光。奥比中光在 3D 视觉感知技术上具备优势,其技术可应用于多种 AR/VR 设备中。尽管今年初,云鑫投资出于战略方向调整,减持了奥比中光 882.2 万股,但这一投资经历侧面反映出蚂蚁集团对 XR 领域硬件技术的关注。对于这类技术公司的投资,能使蚂蚁在未来智能硬件产品布局中获得技术支持,为其 XR 战略储备技术资源。

但说到投资,蚂蚁集团主要股东之一的阿里巴巴想必更有话语权。

2017 年 1 月,阿里巴巴向以色列的 AR 眼镜光学方案厂商 Lumus 投资 600 万美元;

同年,阿里巴巴领投了 AR 科技公司 Nreal (如今的 XREAL) 的 6000 万美元 C + 轮融资;

2023 年 7 月,阿里巴巴领投了吴德周创立的 " 致敬未知 "1000 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同年,阿里巴巴通过其旗下的杭州灏星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对 AR 眼镜初创企业奇点临近进行了注资。

此外,阿里云的通义系列大模型还为雷鸟创新的 AI 眼镜提供了独家定制技术支持。

雷鸟 V3 AI 拍摄眼镜

尽管不是蚂蚁集团主体进行投资,但作为阿里巴巴持股的关联公司,阿里在 AI 眼镜方面的投入对蚂蚁一定是有利无弊的。

例如,阿里巴巴投资的 Lumus 等光学方案厂商,在 AR 眼镜光学技术上有深厚积累。蚂蚁集团可以通过与这些公司合作,获取先进的光学显示技术,优化 AI 眼镜的显示效果;

又或者,阿里巴巴投资的 XREAL 等公司,在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蚂蚁集团可以借助这些投资关系,深入了解市场动态、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等,为自身 AI 眼镜的产品定位、功能设计和市场推广获取更多的参考依据;

此外,从业务场景拓展来讲,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巨头,投资 AI 眼镜也有助于探索电商业务在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新场景和新模式。在此机遇下,蚂蚁集团的 AI 眼镜将有机会与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合作,开发出适合在眼镜上展示商品、进行虚拟试穿试用、下单购买等功能的应用,为用户提供全新的电商购物体验,进一步拓展电商业务的边界。

背靠阿里,让蚂蚁集团 AI 眼镜之路的开端显得没那么困难,无论是从生态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蚂蚁集团都是具备优势的。可以说,阿里集团的潜在支持让蚂蚁赢在了 AI 眼镜这场比赛的起跑线。

自身战略下的支付革命

作为支付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要做的智能眼镜绝非通用型设备,其核心价值在于与支付宝生态的深度融合。试想一下:用户注视商店橱窗时,AI 眼镜可以自动识别商品并显示分期付款方案;在进行会议时,AI 眼镜识别的实时语音可直接转文字生成合同,通过虹膜认证直接电子签名;

或者在乘地铁时,在地铁闸机前靠眨眼完成乘车扣费… ... 这些场景需要支付牌照、信用体系、合规能力的高度整合,而这些正是蚂蚁布局多年积累下来的生态资源。相比苹果、Meta 等厂商,蚂蚁能更顺畅地打通各项金融服务的壁垒,它的 AI 眼镜或许能真正实现 " 只戴一副眼镜出门 "。

此外,支付宝庞大的用户数据将为蚂蚁的 AI 眼镜个性化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基于消费记录预测用户需求(路过咖啡店时推荐常喝品类),结合信用分动态调整免密支付额度,利用风控模型实时拦截可疑交易等。蚂蚁的 AI 优势不仅体现在算法层面,更在于其拥有全球最大的商业行为数据库,这是优化设备交互逻辑的关键。

更不用说蚂蚁集团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资源。在金融领域,蚂蚁旗下的软件与众多银行、保险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生活服务领域,涵盖了餐饮、出行、旅游等多个行业。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智能眼镜的应用场景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性,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智能眼镜应用生态。

小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话说话来,蚂蚁集团此时入局 AI 眼镜赛道,未来的道路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是的,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永远是共生的。

尽管蚂蚁在软件领域经验丰富,但智能眼镜涉及复杂的光机电集成,这对于该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以光波导镜片为例,其生产需要纳米压印、镀膜等精密工艺,早期良品率长期徘徊在 30% 以下——尽管近些年光波导的成本逐渐降低,良品率也提高了一些,但光学显示模组仍然在 AI 眼镜的主要成本里占大头,甚至成本可能会达到将近一半。

这样一来,对于利润率本就偏低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压力就比较大了。对比华为、OPPO 等手机厂商,蚂蚁缺乏消费电子供应链管理经验,初期可能面临成本失控风险。

最重要的是,当前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仍处早期阶段,消费者对穿戴式设备的接受度远低于预期。但与此同时,骤然爆火的 AI 眼镜赛道竞争又异常激烈。

在国外,苹果、谷歌、Meta 等科技巨头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在智能眼镜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而国内,除了传统的 AR 眼镜厂商(如已经大有名气的 AR 五小龙)以外,不说百度、华为、小米这样的国产科技大厂在积极布局,还有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加入。

AI 眼镜的赛道日渐拥挤,业内都用 " 百镜大战 " 形容当下的形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个 " 百镜 " 是远远不止的。

其实,当前用户对智能眼镜的实用性也是有着较高的期待的。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眼镜功能虽然多样,但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功能的实用性还不够强,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蚂蚁集团的优势正显现在这里——他们将更关注如何让技术落地真实的商业场景。

从长远看,金融科技公司与智能硬件的融合必将重塑 XR 生态。当其它智能眼镜产品还在卷分辨率、比拼沉浸式体验的时候,蚂蚁集团或许已经把目光聚焦在构建虚实融合的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如果他们的 AI 眼镜能成功打通数字世界与金融服务的关窍,说不定我们能开启一个更智能的数字支付新世界。

文 / 清月泠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

爆料投稿|

媒体合作|

往期精彩推荐

VR / AR 星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智能眼镜 支付宝 蚂蚁集团 ar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