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昨天
下乡吃席回来进了ICU!罪魁祸首竟是这种小东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5 年 4 月 3 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历经 35 天生死考验后,刘女士得知自己终于可以出院了。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救治 35 天后,刘女士康复出院

2 月下旬,长沙 35 岁的刘女士开始出现高热、头痛、腰痛、腹泻等症状。2 月 27 日凌晨,刘女士病情加重,昏倒在地,被紧急送至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抢救室。

此时,她颜面部发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也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更为严重的是,头部 CT 结果显示 " 硬膜下出血 "。好在出血量不多,暂时可以保守治疗,但患者的血小板数值跌破了安全线!神经外科医生会诊认为,血小板这么低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出血加重,需要手术治疗。

急诊三部主任张兴文查看患者后认为,晕厥倒地造成的头部外伤不能解释血小板下降如此严重,加上还有白细胞异常增高,于是仔细追问病史。据刘女士的丈夫回忆:患者发病前 5 天曾回农村参加寿宴并暂住。结合其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改变,医生立即想到流行性出血热。果然,随后的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报告印证了医生的猜想——刘女士感染的正是凶险的流行性出血热!

在急诊三部 ICU 接受救治的过程中,刘女士因脑出血加重陷入昏迷,不得不插管。面对如此严峻的病情,ICU 团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接连突破医学禁区——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团队在血小板超低的极限条件下完成开颅手术,成功清除颅内血肿;ICU 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时治疗急性肾衰,同时应对脑疝并发症;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护理团队开创性实施 ICU 家属陪伴制度,让刘女士的丈夫 24 小时守候在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当患者进入多尿期,日排尿量突破 7000 毫升的危急时刻,ICU 护理团队创新实施 " 精准滴灌 " 疗法,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积极促进肾功能恢复。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中,患者共经历 6 次多学科会诊,3 次重大抢救,输注血液制品总计 1.2 万毫升。治疗过程更是充满人性关怀,允许家属陪伴并参与护理,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

" 冬春季节,出现持续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不能简单当作感冒。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或者城乡结合部、城市出租屋等卫生环境相对较差、有鼠类活动的场所,出现颜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发红以及头部、腰部、眼眶等部位疼痛(" 三红三痛 ")的,更应警惕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 ",张兴文主任表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传播源为鼠类等啮齿动物。病毒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等排出,导致人类感染。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这种急性传染病的黄金法则。

通讯员梁辉 黎亦琪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相关标签

湖南省 医生 医学 肾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