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03-29
考古学界泰斗信立祥逝世,曾指导海昏侯墓园发掘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5 年 3 月 26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信立祥先生与世长辞。作为我国战国秦汉考古学界的泰斗,信立祥先生毕生致力于考古学研究,在秦汉考古、美术考古、汉画像石研究等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其学术实践深刻影响着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发展。

信立祥先生 1947 年 3 月出生于北京。1965 年 9 月至 1970 年 3 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1970 年 3 月至 1972 年 3 月,在河北省霸县康仙庄公社(现霸州市康仙庄乡)劳动锻炼。1972 年 3 月至 1975 年 3 月,在河北定县博物馆(现定州市博物馆)工作,1975 年 4 月至 1979 年 7 月在河北定县县委工作,并于 1975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信立祥先生在定县博物馆工作期间,参加了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多项考古发掘工作。后在俞伟超先生的影响下,于 1979 年 9 月至 1982 年 11 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91 年 9 月出任考古部副主任。1994 年至 1996 年,信立祥先生受邀至日本茨城大学讲学,出版《中国汉代画像石の研究》一书,并因此于 1996 年被日本东京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2000 年 2 月,信立祥先生出任考古部主任;2003 年 3 月至 2007 年 3 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主任。

信立祥先生在考古和汉代艺术史研究领域成果卓著。1983 年初,信立祥先生代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平朔煤矿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担任平朔考古队副队长。1992 年至 1999 年,在时任馆长俞伟超先生的倡导下,主持河南渑池班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2000 年,组织考古部与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对江苏连云港孔望山遗址群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发掘。2004 年起,信立祥先生带领田野考古部人员参与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五家单位联合开展的 " 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 ",该项目持续开展多年,实施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成果斐然。2011 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前往江西南昌指导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2014 年,担任国家文物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项目专家组组长,提出用聚落考古的工作理念指导海昏侯墓园发掘工作,在考古发掘中坚守践行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的工作理念。在此期间,信立祥先生还担任徐州土山二号墓发掘保护专家组组长,指导这座东汉诸侯王墓的发掘工作。

信立祥先生长期从事战国秦汉时期考古、美术史考古研究,在汉画研究领域成就斐然。他对汉画像石以及汉画像砖、汉壁画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尤其是建立了汉画像石区域体系,并引入新的汉画研究范式,探讨图像所反映的思想史、社会文化、工匠技术流动等问题,揭示汉代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探讨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1996 年,信立祥先生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1999 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日本博古学会终身会员、日本中国出土资料研究会会员、日本《博古研究》杂志编委等。

信立祥先生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代画像石の研究》(东京,同成社,1996 年)、《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年)等,曾翻译、校译《人类文明之谜》、《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水下考古学入门》等多部国外著作。

信立祥先生千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博物馆 指导 河北 南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