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又土豪又有文化,它是“最广州”的城中村

广州生活发现家 i广州
2025年03月27日 10:09

图片

你知道吗?在广州最寻常的小村落里,藏着一座“天王的别墅”。

这里既是“南天王”陈济棠叱咤风云的私宅,也是他卸任后种芭蕉听雨的归隐处。

青砖灰瓦的官邸外,老人正拉着小孩经过凤凰树,热闹的下棋声与民国报纸的油墨香,在这座兼具中西建筑精髓的百年庭院下奇妙纠缠。

图片

1930年,陈济棠公馆在广州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而它的设计者正是岭南建筑领域的先驱 ——罗明燏。

在设计陈济棠公馆时,罗明燏将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与岭南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合。

他亲自勘测设计,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打造出一座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典范。

图片

罗马柱门廊撑起恢弘气势,中式琉璃瓦在岭南烟雨中流转出诗意光泽,青砖外墙的细腻纹路则藏着岭南工匠的匠心独运。

图片

庭院中,当年的“左青龙右白虎”风水格局依稀可辨——东侧附楼如苍龙盘踞,西侧建筑似白虎伏地,主楼巍峨居中,恰似“双星伴月”,暗合陈济棠渴望掌控岭南政局的雄心。

这是陈济棠专门请风水大师布下的建筑格局,甚至在天台设吕祖神位日夜祭拜,祈求官运亨通。

图片

主楼高二层半,砖混结构中暗藏巧思:门厅后的木梯通向二楼会客厅,壁炉与水泥花地砖彰显西式生活气息;二层顶部的穹窿亭子与天台房舍,则延续岭南“天人合一”的居住哲学。

图片

最令人称奇的是天台八角瞭望塔,既是军事防御工事,又可俯瞰珠江平原,如今却成了观景台,遥望着广州的高楼大厦,与脚下老城区的烟火气,时空交错间恍若隔世。

图片

同时,陈济棠酷爱梅花,曾经把公馆的前庭后院种了个‬遍‬,‬一‬时‬梅‬花‬成‬林‬,这一带也就被‬称为“梅花村”。

图片

陈济棠公馆建成后,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

这里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

陈济棠公馆不仅是一个建筑实体,更是历史的记录者,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氛围和历史的沧桑巨变。

图片

2023年,一则消息引发轰动:陈济棠的儿媳陈伟君女士将家族五处房产无偿捐予国家,总估值超亿元。

陈伟君女士的这一善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这份捐赠,不仅仅是一笔巨额财富的转移,更是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的体现。

她表示:“我亲眼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强大,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人生到最后,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才不枉此生。”

图片

在手续办理期间,陈伟君女士再次来到了陈济棠公馆。

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建筑,对她来说意义非凡。扶着公馆的红砖,她缓缓踱步,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想起了丈夫陈树中讲过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家族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

图片

陈树中作为陈济棠第四子,早年留学德国攻读机械工程,归国后参与粤汉铁路建设,将西洋技术融入岭南工业。

“除了出国留学期间曾离开这里一段时间外,树中曾在这里生活了多年,”陈伟君说道,“树中母亲莫秀英1947年病逝于此,所以他经常跟我说起这里的故事。”

图片

1989年,陈伟君第一次来到陈济棠公馆时,便做了相同的决定:这栋楼交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

“树中和我当时都没有要回这栋建筑的想法,认为这栋建筑留给国家的意义远大于留给自己。后来,我们征求了树中其他兄弟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这栋建筑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相信国家一定会把它保护好、利用好。”陈伟君说道。

图片

如今,她将亿元财产捐赠国家,也是延续了当年的那份初心。

她相信,如果丈夫和家公知道自己的决定,一定会非常支持。

这种家族精神的传承,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了她人生的指引。

图片

若将梅花村比作一部立体史书,陈济棠公馆不过是其中惊艳的扉页。

这条一点都不“村”的村子,从1930年始,就因为孙中山建设花园城市的设想,而成为中国首个模范住宅区。

当时的民国广东政要,包括陈济棠、陈维周、孙科等,几乎都住在这里!

图片

宋子文故居是宋庆龄的弟弟宋子文的住所,现在是宋庆龄基金会的办事处,建筑充满法式风情。

图片

黄玉瑜故居位于农林上路七横路7号,是一座黄色的西班牙风格小洋楼,是中大广寒宫的建筑设计师黄玉瑜。

图片

陆幼刚旧居在梅花村29号,是一座英式风情的双层别墅。

黄色的二层洋楼掩映在浓郁的花木林荫下,充满田园韵味。

图片

法国天主教会东山安老院旧址也位于梅花村,这里原本是基督教的福音村,现在还保留着老教堂,目前是省委幼儿园。

这座建筑见证了宗教在广州的传播和发展,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宗教建筑的元素,如哥特式的尖顶、彩色玻璃窗等,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是研究广州宗教历史和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梅花村36号,是写出《三家巷》的著名作家欧阳山的故居,现在已变成纪念广场。

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广州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广州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如今,这里成为了人们缅怀欧阳山先生、感受文学魅力的地方,广场上常常有老人小孩在这里娱乐,充满了生活气息。

图片

若是春秋季来访,不妨在巷陌间寻觅凤凰木的倩影——当火红花瓣飘落青石板路时,整条梅花村便成了天然的老电影胶片,每一帧都浸染着时光的诗意。

图片

这些老建筑,从未停歇在泛黄的照片里。深植于砖石间的文化根系,仍在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老建筑当下发生的故事,将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文化注脚。

而这,正是广州最迷人的模样。



你最喜欢广州哪个老建筑?
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

善城广州《市值过亿财产,她捐给了国家》


编辑 / 蓝鲸鱼

图片 / 王高强、网络、善城广州

统筹 / 冷佳



 往 期 回 顾

图片

图片

你的每一个点赞我们都当作喜欢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i广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