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杜苏敏
因股价异动被称为 2024 年 A 股市场 " 妖王 " 的双成药业(002693.SZ)正面临退市危机。
2 月 25 日,双成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在 2024 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 "*ST" 字样)。
或受此消息影响,2 月 26 日,双成药业股价盘中一度跌超 7%,最终报收 15.10 元 / 股,跌幅达 5.03%,总市值 62.62 亿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跨界并购惹争议
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注射用胸腺法新、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比伐芦定均为仿制药产品。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研发实力薄弱,一直是双成药业的痛点。
如今,双成药业面临退市风险的局面并非毫无征兆,自 2016 年以来,公司业绩便不容乐观。财报数据显示,2016-2023 年,公司连续 8 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合计亏损达 7.23 亿元,期间,年营业收入始终维持在 3 亿元上下。
2024 年,双成药业业绩继续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 1.27 亿元,同比下降 30.34%;归母净利润约 -0.38 亿元,同比下降 2234.84%。
此外,新 " 国九条 " 的出台也加速了双成药业走向退市的结局。根据新规,如果一家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的,第一年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将被退市。
为避免退市,双成药业将目光投向了并购重组。2024 年 8 月 27 日,双成药业宣布拟跨界收购半导体公司奥拉股份,股票因此停牌。但自同年 9 月 11 日开始复牌后,公司股价便一路飙涨,一度拿下二十多个涨停板,股价最高触及 40.98 元 / 股,累计涨幅最高逾 7 倍。
由于此次并购跨界幅度大、股价波动明显且涉及关联交易,自公告披露以来,双成药业及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王成栋、WangYingpu(王莹璞)父子就被推至聚光灯下。
在外界眼中,王氏父子极为低调。2015-2016 年,王成栋、王莹璞先后以 30 亿元、21 亿元身家登上胡润富豪榜,蝉联海南上榜富豪的第五名。
据双成药业发布的财报及公告数据,王成栋、王荧璞父子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双成药业 48.5% 的股份和奥拉股份 57.52% 的股份,因而,此次并购交易也被外界称为 " 左手倒右手 "。
伴随股价上涨,王成栋父子二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若按双成药业 2024 年 8 月 26 日和 10 月 29 日的收盘价 4.78 元 / 股、38.37 元 / 股来计算,二人的身价一度暴涨超 67 亿元。即便按 2025 年 2 月 26 日的收盘价 15.10 元 / 股计算,二人身价亦涨超 20 亿元。
此外,在发布跨界收购消息披露前,两位 " 神秘人 " 精准入场同样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并购交易或是 " 炒作 "" 陷阱 " 的质疑声随之而来。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双成药业按重组规定披露的 8 月 27 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新进了两名自然人股东,分别是赵惠敏(持有 646.39 万股,为第四大流通股东)、应淑英(持有 118.46 万股,为第九大流通股东),在二人入场不久后,双成药业便展开了疯狂的连 " 板 " 行情。
但在 2024 年三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赵惠敏的持仓数已减至 393.52 万股,应淑英更是已消失在名单中。" 此份股东名单的变化,显示上述两位自然人投资者在双成药业股价连续涨停的过程中,已选择获利兑现。" 上述报道称。
对于赵惠敏、应淑英两位 " 神秘人 " 与王成栋父子二人是否存在关联,双成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没有任何关系,股民自行的买卖和公司实控人、董监高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目前没有接触到对方,也不认识对方,不存在内幕交易。"
双成药业在发布的公告中也提示到,根据深交所发布的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规定,公司首次披露重组事项至召开相关股东大会前,如本次交易涉嫌内幕交易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本次交易存在被暂停、被终止的风险。
并购标的业绩仍存不确定性
时代财经注意到,即便双成药业与奥拉股份的并购交易成功,公司发展和业绩仍存在不确定性。双成药业在早前发布的交易预案中曾提到,奥拉股份已经实现扭亏为盈。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 -7 月,奥拉股份营业收入为 5.38 亿元,净利润为 3.07 亿元。
然而,在之后发布的《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和风险提示公告》中,双成药业又指出,2024 年 1 月 -7 月,受国内终端客户库存消化不及预期,终端需求复苏进度的影响,境内芯片收入仍处于历史低点,从而导致奥拉股份 IP 授权业务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89.3%(未经审计),该收入主要来自于其第一大客户 SiTime Corporation(下称 "SiTime")。
" 奥拉股份正在采取多种方式尽力拓展时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的收入,但受行业整体发展影响,未来一定时期内,IP 授权收入仍可能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 双成药业表示。
据奥拉股份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 年年底,奥拉股份完成了与 SiTime 的时钟 IP 授权交易的正式交割。根据协议内容,奥拉股份将对 SiTime 进行时钟芯片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授权,并允许 SiTime 进行产业化和销售,但 SiTime 不能将这些 IP 向第三方进行转授权。合同总体对价为 2.7 亿美元,包括 1.5 亿美元的固定对价,和上限为 1.2 亿美元的可变对价。合同期间为交割日起的未来 5 年,奥拉股份将在合同期间为 SiTime 提供技术支持。此外,针对授权的时钟产品和 IP,双方约定了 5 年内奥拉股份专注于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市场销售,SiTime 专注于其他海外市场销售的市场划分。
而据奥拉股份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9 年 -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893 万元、681.72 万元、-10.96 亿元、-4.66 亿元。这也意味着,通过 IP 授权产生的盈利很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此外,这种 " 技术输出 " 模式不仅存在地域销售限制,更面临核心技术迭代带来的贬值风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