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冬春交替,气温忽冷忽热,更容易引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气温每降低 1 ℃,心脏疾病发病率增加 2%,据统计,这个时期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比夏季高 41% 左右。
75 岁的张大爷几天前感到胸部有压迫感,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并伴有轻微的心悸。起初,张大爷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然而,直到近日,他在散步时感到胸痛加剧,并伴随呼吸困难,紧急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老年医学科主任王莉萍诊断张大爷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发现他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大爷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顺利出院。
那么,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01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原因
1、气温骤降
这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冬季初春的低温就像是无形的 " 刺客 ",悄无声息地让血管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疾病。
2、血液黏稠度增高
寒冷天气的空气通常较干燥,水分流失引发血液黏稠度增高,且冬天人群的饮水量也相对较少,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3、呼吸道感染
寒冷天气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出现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也相对比较多,感染会损害人体心肺功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饮食因素
寒冷天气为了补充能量和保暖,人们会不自主地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胆固醇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
5、活动量减少
寒冷天气活动量减少导致人体代谢降低,容易出现各种代谢障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02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注意保暖
室内外温差大,适量增减衣物。同时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洗衣。
2、预防感染
目前流感病毒、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外出戴好口罩,避免人员密集区聚集,家中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一些心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避免诱发心衰加重。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尽早就医。
3、均衡膳食
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熏烤、腌制类、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和肥肉等食物。控制油盐糖的摄入。油不超过 25g/ 日,盐 5-6g/ 日,糖 50g/ 日。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血压和血脂在健康水平,同时保证每天 1500 毫升的饮水量。
4、适量运动
虽然初春时节天气寒冷,但适度的运动仍然非常重要。运动最好在上午 10 点和下午 3 点左右进行,注意热身,循序渐进,不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室内有氧运动,这类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当然,运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避免剧烈及过量运动。
5、充足休息
一般来说可在晚上 9 点到 10 点入睡,早上 7 点以后起床,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身体的恢复。同时可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6、定期体检
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同时,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如果出现血压控制不佳、头晕头痛、偏瘫、口齿不灵、明显心慌、胸闷、心悸甚至胸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医。
来源 / 西安市红会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