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食、纸、工、戏、花”五大非遗主题板块。低年级学生用彩绳编织寓意吉祥的“万字结”,在经纬交错中感悟传统纹样的哲学内涵;中年级学生体验剪纸技艺,将生肖元素与春节窗花结合,创作出灵动的作品;高年级学生则挑战压花点灯制作,组合花材、镊取粘贴、封膜、装灯,孩子们在细致的工序中感受独特匠心。
活动不仅让非遗技艺从书本走向生活,更在少年心中播下了守护文化根脉的种子。二年级学生王安晴在完成万字结后兴奋地说:“通过这次学习中国结的万字结,我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中国结的起源,我想把这次的作品送给爷爷奶奶,讲解背后的‘福寿’寓意。”
据悉,学校将非遗项目与语文、美术、劳动等课程有机融合,让同学们全方位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例如,学生在制作花草纸灯笼前,需先研读古诗中的元宵节习俗;设计中国结时,数学教师引导他们探索对称图形的几何之美。”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定期举办主题实践外,学校还会展出学生的非遗作品,激励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在‘做中学’,才能让文化认同扎根心底”。
供稿:九里亭街道分中心
编辑: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