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02-20
AI行情嗨翻天,平安(601318.SH/02318.HK)的“AI+”叙事有多少看点和可能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当下,一个由中国 AI 技术驱动的变量正悄然改写资本流动的逻辑。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不仅以突破性低成本模型颠覆了全球 AI 产业的竞争格局,更如同一把密钥,解锁了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认知重构。在开年以来一众国际大行看好中国资产的浪潮中,DeepSeek 也为中国资产的重估添了一把柴,让这股投资之火,越烧越旺。

据高盛研报,全球对冲基金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国股票,2 月初买入力度为四个月以来最强。同时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投行也纷纷看好中国股市,认为 DeepSeek 等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推动市场上涨。

在 AI 掀起的这股投资热浪中,AI 对各个行业的赋能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更是引发一众相关概念股大涨。

然而,作为与 AI 有着天然链接和融合潜力的保险领域,市场的反映则显得相对冷淡。但与此同时,高盛近期拆解中国股市 AI 投资框架中,保险公司平安却赫然在列。值得注意的是,平安旗下有 AI 医疗概念加持的平安好医生近日表现尤为抢眼,四个交易日涨幅超 40%。

那么,这背后存在怎样的市场预期差?

01

AI 概念热潮下的 " 价值悖论 ",市场定价存在滞后性

伴随全球资本市场对 AI 技术的狂热持续升温,AI 医疗等赛道个股频现暴涨。

即便平安获得了高盛的认可,但从赛道和个股视角来看,很显然,保险行业 AI 赋能的价值并未得到市场充分认知。

可以看到,作为综合金融巨头的中国平安,其整体股价表现也相对温和,A 股与 H 股近期仅呈现小幅走强,市场并未完全匹配其 AI 技术落地的实际价值和未来潜力。

这一矛盾现象,折射出市场对保险与 AI 的融合存在明显盲区,即传统金融标签掩盖了技术底色。

且不论其他保险公司在 AI 领域的成绩如何,单以平安来看,诚然," 金融巨头 " 的标签与其密不可分,这也是平安过去几十年成长为一家资产规模达 10 万亿级别巨擘的关键。但事实上,中国平安早已在科技领域特别是 AI 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生态和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平安拥有超 2 万名科技开发人员,超 3000 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集团专利申请数累计达 51700 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这种技术底色恰恰能为其传统金融业务提供了强大赋能。2024 年前三季度,平安 AI 坐席服务量高达 13.4 亿次,93% 的寿险保单实现秒级核保,平均理赔耗时仅 7.4 分钟。与此同时,平安创新性推出的 " 图像定损 " 技术将定损处理时效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将原本依赖人工判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了理赔效率以及准确性。

如果对平安近几年发展足够了解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平安早就不是只有 " 金融 " 引擎,医疗健康养老才是打开平安未来发展天花板的核心所在。

而这些恰恰也是 AI 在应用端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的领域,而这也是旗下平安好医生受市场热捧的关键所在。

比如,平安好医生自主研发的 AI 辅助诊疗系统导诊准确度超过 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 95% 以上,有助于减少医护琐碎工作,让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用。

此外,近日平安好医生相关负责人近日宣布,在 " 平安医博通 " 多模态大模型、" 平安医家人 " 医生工作台基础上,公司已完成 DeepSeek 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作为当下最高效的 AI 大模型,平安率先接入 DeepSeek 无疑有助于提升诊疗效率、简化医患沟通流程、降低医疗成本,进而推动平安集团医疗领域布局再上一个台阶。

从业务结构来看,平安的确不是纯粹的科技股,但在 AI 重塑千行百业的时代趋势下,平安各项业务未来的增长潜力不可忽视,这也是高盛将中国平安列入人工智能投资组合中 " 收入加强者 " 队列的核心逻辑。

而当前市场对 AI 的估值逻辑仍聚焦于单一技术突破或短期业绩爆发,未能充分认知 AI 赋能带来的长期乘数效应。市场对平安的定价仍停留在 " 金融股 " 框架内,忽视了其通过 AI 重构金融、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边界的战略潜力。这一滞后性,恰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价值洼地。

02

"AI+" 行情大爆发,把握市场机遇的正确姿势

现阶段来看,"AI+" 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可以看到,近日马斯克也宣布发布全新的 AI 模型 Grok-3,这个号称 " 地球上最聪明的 AI",也使得市场不乏担忧可能会对中国的 AI 科技叙事形成压制。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或许有些多余。

当前 AI 大模型之争火热的背后,反而预示着各行各业在 AI 加持与赋能下有望迎来巨大的进步和变革。

要知道,AI 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家独大,而是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中国在 AI 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同样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适应性。

其次,AI 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竞赛,更是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深化,无论是医疗、金融、制造,还是教育、交通等领域,都在 AI 的融合下,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

即便是从最直观的视角来看,AI 技术对千行百业的普及,也将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消费者体验的优化,进而推动各行业的增长。

此前高盛的报告就预计,未来十年,AI 的广泛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票整体盈利每年提高 2.5%。

基于此,聚焦到行业投资层面,保险领域更有望成为当下 AI 加持下最具预期差以及性价比的方向。

一方面,保险股目前在市场上的估值较低。这一点也在券商机构的报告中得到验证。

国泰君安证券在 2025 春季策略报告提到,当前保险板块的持仓处在历史极低水平,市场悲观预期反应较为充分。长城非银报告则表示,当前保险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保险股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吸引力。

另一方面,从 AI 加持的视角来看,目前资本市场市场对 AI 在保险业应用的估值其实并未得到定价。如若未来 AI 技术的应用效果被证实,带来业绩提升,有望形成催化效应。

从高盛中国股市 AI 投资框架中也可以可以看到,平安作为唯一的保险公司,被位列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者(AI 驱动营收增长)这一主题类别之中,这也直接显示出高盛策略师更看好 AI 对于平安营收的驱动。

长期来看,保险行业涉及的数据复杂性、应用场景的多元化,AI 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市场预期之间也将存在显著的差距。这种预期差意味着,一旦 AI 技术真正发挥其潜力,保险公司的业绩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并带来巨大的估值弹性。

另外从安全边际来看。

保险行业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升级等宏观趋势,不论是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看,我国保险行业的规模潜力仍然巨大,这也决定了这一赛道的长期机会具备确定性。

与此同时,AI 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振行业的成长天花板,AI 在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产品等方面的潜力,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更长远视角来看,AI 在保险、医疗健康领域推动的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如从单纯的赔付向预防和健康管理转变,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粘性。这些变革不仅将提升险企当前的运营效率,还有望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构筑更高的竞争壁垒,这也将带给市场更大的增长预期。

基于上述逻辑,聚焦到公司层面,在 AI 技术的应用中领先的保险公司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

从上文可以看到,平安围绕 AI 在金融、保险、医疗的探索中,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同时其也构筑了涵盖数据、技术和生态方面多个维度的优势。

对此,近日瑞银在研报中提到,平安拥有强劲的数据基础设施、特定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基础以及专门的人工智能开发团队。平安已利用 AI 优化营运。在 Deepseek 取得突破后,平安已在集团范围内推出试点计划,旨在增强客户洞察力、降低成本和提高营运效率。

可以说,平安不仅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还不断在技术研发、业务布局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AI 生态系统。对平安而言,AI 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打造差异化服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成本的战略资产,这样的竞争优势也将在长期内为其带来超额回报。

而凭借这些优势也将为平安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成长想象空间,使其具备了价值重估的潜力。

03

结语

当下,在 DeepSeek 的催化下,中国资产在 AI 领域的核心能力正转化为全球资本竞逐的 " 溢价筹码 "。

AI 技术的突破不仅重塑了全球资本的流向,更重新定义了创新与价值的边界。

保险行业作为最有望被 AI 深度改造的领域之一,AI 技术正全面重塑保险行业的价值链,其未来的价值潜力不容忽视。

作为行业领军者,平安凭借其深厚的积累与前瞻性布局,正在 AI 浪潮中抢占先机。

随着 AI 技术在保险行业的深度渗透,平安将不仅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更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AI 大潮之下,深处浪尖之上的平安,航向已然清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高盛 平安 股市 ai医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