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2 月 14 日迅(记者 高艳云)如今,券商分析师也出现了 " 风格漂移 " 现象。
近日,来自东吴证券电新首席曾朵红的研报引发关注。2 月 10 日,曾朵红发布的研报标题为《人形机器人深度报告之七:海外人形机器人深度:人形机器人的 GhatGPT 时刻已至》。曾朵红指出,机器人当前类比 2014 年电动车,即将量产,开启 10 年产业大周期,强烈看好板块包括特斯拉链、华为及国内链、英伟达链、宇树科技链。
一位市场投资人士感叹," 东吴证券的电新大佬,全面 ALL IN AI 了 "。
这份研报备受关注的原因,主要是曾朵红作为电新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其研报内容却聚焦 AI、机器人领域,两者之间的反差十分明显。无独有偶,国泰君安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鲍雁辛近期发布的 AI 相关研报,也与他原本的建材行业研究大相径庭。
券商分析师 " 风格漂移 ",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均不可忽视。积极影响包括推动行业融合与创新研究,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升分析师个人能力与视野;消极影响包括专业性和准确性受质疑,行业研究的深度和连贯性受影响,引发市场短期炒作和波动,以及影响券商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电新首席、建材首席研究 AI、人形机器人
曾朵红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领域造诣深厚。公开资料显示,她现任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上游能源组组长、电新首席分析师;此前,在 2014-2016 年担任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新首席;2009-2014 年担任东方证券电新行业分析师。她多次荣获新财富奖项,包括 2019-2023 年、2015-2016 年、2013 年新财富第二名,2017 年、2014 年第三名。
事实上,曾朵红发布非电新领域研报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 2022 年。2022 年 8 月 8 日,署名为曾朵红的《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 Tesla Bot 风起,万亿赛道启航》发布。
此后,她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 AI 及机器人研报,如 2023 年 8 月 18 日的《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开启十年产业大周期》,2024 年 2 月 26 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深度之三:更精确的感知,更高效的交互》等。
与曾朵红跨界发布研报的情况类似,国泰君安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鲍雁辛近日也发布了非本行业研报。
2 月 13 日,鲍雁辛发表研报《李飞飞团队创新的极简测试拓展方法,极低成本构建比肩 o1-preview 的推理模型 s1-32B》。该研报指出,推理模型 s1-32B 以极小的参数量、极低的训练成本显著提升了性能,展现出小模型的潜力,体现了 AI 算法发展的新范式,即构建更智能的资源调度系统。
"AI+" 及泛 AI 方向研报激增
"AI+" 以及泛 AI 方向等,成为近期诸多非 AI 行业研究分析师的跨界研究内容。
2 月 14 日,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AI Agent 引领投研、投顾智能化》,其中提到金融是生成式 AI 落地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为金融机构招标大模型自用,近期多家金融机构宣布完成 DeepSeek 私有化部署,加速 AI 应用普及,另一方面为金融 IT 厂商自研大模型用于对外服务,投研、投顾场景由 Copilot 走向 Agent 形态。看好金融 IT 厂商在 AI 赋能下的发展与投资机遇。
中信证券发布的 "AI+" 研报还包括《AI+ 医疗:全球创新落地加速》、《"Deepseek 奇点 " 到来,教育 +AI 商业化落地加速》、《煤矿开采加速智能化,AI 助力煤机产业焕发新生态》等。
2 月 13 日,东北证券发布《AI+ 新药研发系列报告(一):人工智能赋能新药研发,降本增效潜力巨大》。
2 月 12 日,民生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邓永康发布研报《AIDC 深度(一):电源、配电、冷却的发展趋势》。
AI、机器人等研报数量激增,东财 Choice 数据平台显示,A 股开盘以来的 9 个自然日,标题关键词 "DeepSeek" 行业研报多达 175 份,"AI" 行业研报多达 229 份,日均达 25 份。
光伏行业研报日均仅 1 份
在 AI 及机器人研报激增、跨界研报频出的现象背后,是电新、光伏、建材等传统行业风口逐渐消失,相关研报也出现周期性大幅回落。
以光伏研报为例,东财 Choice 平台标题搜索关键词 " 光伏 ",发现 2 月 14 日仅一份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光伏玻璃|产能加速出清,盈利拐点临近》。自 2 月 5 日至 2 月 14 日," 光伏 " 研报仅有 33 份。
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相关行业研报数量也并不太多,近 9 个自然日,相关研报数量为 44 份。
光伏设备行业研报数量更少,近 9 个自然日仅有 9 份,平均每日仅 1 份。
分析师 " 风格漂移 " 积极与消极影响参半
分析师出现 " 风格漂移 " 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就积极影响而言,有市场人士认为,分析师跨越传统研究领域,涉足新的热门领域,有助于打破行业研究的边界,促进不同领域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比如电新分析师研究 AI 与机器人,可能会发现新能源技术在 AI 设备能源供应、机器人动力系统等方面的新应用和创新点,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激发更多跨行业的创新研究。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投资者对不同领域的信息和分析需求也在增加。分析师的 " 风格漂移 " 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研究报告,满足投资者对不同行业、不同主题的信息需求。例如在 AI 热潮下,投资者对 AI 相关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技术发展非常关注,非 AI 领域分析师的加入能从不同视角提供更丰富的研究内容,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消极影响涉及四方面,一是跨界发表研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受质疑,二是行业研究的深度和连贯性受影响,三是引发市场短期炒作和波动,四是影响券商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如果分析师在新的研究领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的研究积累,可能会导致研究报告的质量下降,分析结论不够准确和可靠。当大量分析师集中转向热门领域进行 " 风格漂移 " 式的研究和推荐时,可能会引发市场对这些热门领域的过度关注和短期炒作。如果分析师的 " 风格漂移 " 行为过于频繁或研究质量不佳,可能会让市场投资者对券商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券商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