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2-12
安卓“MagSafe”终于来了?苹果封锁是磁吸充电普及拦路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全面焕新,并首次应用了一项新特性—— MagSafe。

与其说 MagSafe 是特性,不如说是苹果配件生态的一把新的抓手,在 iPhone 机身背面内藏一圈超薄磁铁阵列提供磁力,更便于无线充电器精准吸附。最成功的,莫过于苹果通过 MFI 授权推动了第三方磁吸充电配件、手机壳、车载充电器等配件,把周边生态做了起来。

(图片来自徕卡)

作为 Android 手机忠实用户,小雷一直向往苹果的 MagSafe 磁吸生态。然而安卓阵营的磁吸生态一直没有起风,磁吸设计专利被苹果牢牢把握,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方案,体验和三方配件的配套不完善,号召力也远不如苹果,想要做成生态,还需要手机厂商的通力合作。不久前,@数码闲聊站带来了一些好消息,称有一家手机厂商成功绕过苹果专利,打造一套能够在机内搭载磁吸无线充电方案。

虽说没有明示是哪家厂商的方案,但这意味着安卓厂商还没放弃发掘磁吸无线充电的可能性。

磕磕绊绊," 安卓 MagSafe" 终于起风了?

安卓阵营对磁吸无线充电的求索,从苹果发布 MagSafe 之后就开始了。2022 年 2 月,努比亚发布了 Z40 Pro,刨去各种参数不说,最大的创举就是在机身引入了一套磁吸充电技术,支持 15W 功率,是行业第一款集成磁吸无线充电的量产机型。

更早之前,realme 在 2021 年 8 月官宣了全球首个安卓磁吸无线充电技术 MagDart,带来一系列磁吸套件,并推出支持这一技术的概念机型 realme Flash,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50W 以上,只不过这项技术停留在概念里没有量产。

(图片来自努比亚)

在当时,安卓阵营普遍对 100W 甚至更高的有线充电功率兴趣更大,磁吸无线充电没掀起什么涟漪,甚至无线充电也没有得到普及,另一方面,高能量密度的硅负极电池尚未出现,磁吸无线充电模组会压缩电池的 " 生存空间 ",不利于整机续航。

并不是因为磁吸无线充电不好,在小雷看来,安卓阵营搁置磁吸生态的开发,主要还是技术的 " 生不逢时 ",在手机体验普遍不如现在的当时,强行推进磁吸技术,反而会得不偿失。

无线充电本质上就是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接收线圈感受磁场产生电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手机和无线充电板需要对准,才能做到最高效率的充电,否则就会导致能量损失。

无线充电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对准问题,有了磁吸无线充电,对准线圈这件事也就变成了自动化。

现在,安卓手机的磁吸功能主要通过三方手机壳来实现,也有手机品牌下场推动磁吸配件发展。OPPO 去年发布 Find X8 系列时推出了 OPPO Mag 磁吸生态,并上市了磁吸小涡轮、卡片磁吸充电宝等配件。另外,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还宣布,OPPO 和一加手机的磁吸保护壳规格参数已经对外公布。

(图片来自 OPPO)

厂商对外公布保护壳参数的好处很直白,就是省去手机壳厂商测量开模的成本,吸引更多三方配件。去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搜索一下都可以发现,Find X8 系列和一加 13 的手机壳选择会比前代产品多了不少。

这只能说解决了安卓手机没有磁吸功能的燃眉之急,而且磁吸功能完全依赖手机壳,摘壳后 " 一夜回到解放前 "。归根到底,安卓手机想要真正创造出磁吸生态,首先还要让手机本身具备磁吸的功能。

@数码闲聊站只是大概地放出信息,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技术细节,只是说成本上会比常规的无线充电更贵。不过这也说明,绕开苹果 MagSafe 专利之后,安卓阵营的磁吸生态将不再是对 MagSafe 的 " 魔改 " 和 " 借鉴 ",等到统一标准落地,属于安卓的 "MagSafe" 才有起风的可能。

从 " 魔改 " 到自创,安卓磁吸生态太难了

安卓阵营的磁吸充电这几年磕磕绊绊,除了手机内部集成度有限、电池容量普遍不高之外,还有核心技术上的难题。

苹果的 MagSafe 是私有技术,不对外开源,安卓厂商早期的磁吸无线充电功能,大多都是基于普通无线充电结构的 " 魔改 ",并且复制不到苹果 MagSafe 技术当中的细节,表面上实现了带磁吸功能的无线充电,但体验都不怎么样,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效率低下、磁吸结构不稳定等。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设计,也无法形成体系化,早期的安卓磁吸无线充电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WPC 无线充电联盟在 2023 年公布的 Qi2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应该是磁吸无线充电标准化的一个转折点,相比第一代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新一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磁吸设计纳入标准化。不过总体而言,Qi2 的充电功率太低,安卓厂商普遍不感冒,最大的作用可能还是推动了更多配件厂商生产带磁吸功能的配件。

也就是说,安卓阵营还得折腾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磁吸方案,从适配和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可能又是一次 " 从 0 开始 "。

而线上用户对机身自带磁吸无线充电功能的态度相对积极,认为既然是厂家能够给到的功能都应该 " 多多益善 ",而且高端的旗舰手机很需要这些独特的卖点支撑,前提是 " 价格 " 合理,且不牺牲其它体验。在这场 " 要与不要 " 的争论当中,前者占据了多数。

反对的网友给出了合理的回应,磁吸无线充电模块必定会占用机内空间,影响电池容量。相比于便捷的扩展设计,他们更倾向于更大的电池、更好的散热性能。

(图片来自微博)

也有的网友表示,无线充电是低频次功能,充电慢且容易发烫,不如转换成更大的电池容量,提升整机续航。他也对磁吸的便利性表示了认可,认为充电宝和手机吸在一起,拿着很方便,实在有需要可以买磁吸手机壳。另外,也有网友表达了对 " 安卓版 MagSafe" 担忧,担心新方案和之前的磁吸配件不通用,又要重新购买配件。

部分 " 激进派 " 直接放话:想要 MagSafe 的体验,不如直接去买 iPhone。

无线充电和磁吸无线充电本身还是看个人的充电习惯与使用场景,小雷身边就有几位钟情无线充电的朋友,在他们看来,充电功率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放下就能够充电,而不是将时间花在充电接口的 " 精准对接 " 之上。

如果可以的话,小雷自然想对 " 安卓版 MagSafe" 全单照收,甚至买了磁吸手机壳、充电宝、车载手机支架等,已经习惯了磁吸的体验。然而 MagSafe 的体验是基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体系得来,安卓阵营 " 群雄割据 ",何时能在磁吸方案上达成一致,还是要画个问号。

吃上磁吸无线充电,安卓静候起飞时机

目前来看,只有一家安卓厂商实现了自主磁吸无线充电方案,未来究竟是多家厂商的私有方案并行发展,还是一个方案覆盖全安卓阵营,小雷也说不准,只能期待 " 安卓版 MagSafe" 能够像互传联盟一样形成统一的规范。

可能并非大家不喜欢无线充电,而是每当更换一个手机品牌,先前购买的无线充电配件无法激活快充,又要重新买,况且这些无线充电配件还不便宜,一个官方充电座动辄 200-300 元,方便是方便,却给用户增加了一个门槛。

一家厂商的自主磁吸方案其实无法对行业形成影响力,只能说绕开苹果 MagSafe 专利另起炉灶,仅仅只是另一个开始。或许,在 " 果化 " 浪潮的影响下,安卓厂商也会希望将磁吸生态做成长板,以此媲美 iPhone 的体验。

(图片来自 vivo)

当然,在小雷看来,磁吸无线充电可能只是手机无孔化的一个脚步,从魅族 Zero 到苹果 MagSafe,手机厂商都在探索无孔手机的可能性。2024 年,苹果披露了一项名为 " 与电子设备通信的附件设备 " 的专利申请,主要内容就是探索 MagSafe 技术在数据方面的潜在应用,MagSafe 不仅能充电,也能做到设备间的数据交互。

但要说这些还太早,有线传输和充电至少在未来几年都会是效率最高的形式,无线充电的普及之路还在慢慢走,磁吸无线充电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更是后话。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安卓 magsafe 无线充电 努比亚 realme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