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财经 · 消费组原创 / 出品
作者:陈海
编辑:夏益军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产品牌强势崛起,外资品牌节节败退。
在此大背景下,过去多年依靠与外资合营躺赢的上汽集团无法独善其身:业绩持续不振,燃油车业务萎缩,新能源也没有接棒。
如果后续新能源转型再无起色,上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与压力。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上汽集团遭遇业绩考验。三季度,其营收同比暴跌 26%,净利润同比下降 40%。盈利能力也在恶化,其净利率降至 2%,创下 2008 年以来最低。
2、上汽的挑战还在继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越过 50%,其逆风局面越来越大。同时,其被给予厚望的海外市场也面临高额关税的压力。
3、上汽已错失借华为大力转型的绝佳契机,未来行业会进入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经营压力与现在相比过犹不及。
/ 01 /
面临 " 量价齐跌 " 的逆风局
2018 年是上汽业务发展的拐点,自那以后业绩不断波折下滑。最新营收较 2018 年同期累计暴跌 36%,归母净利润累计暴跌 75%,绝对值创下 2009 年以来同期最低。
上汽业绩持续萎靡,源于量价齐跌。今年 9 月,上汽销量 31.3 万辆,同比骤降 35%。其中,合资燃油车 " 大户 " 持续滑铁卢——上汽大众当月销量 9.4 万辆(2018 年 9 月为 17.87 万辆),同比下滑 21.7%,上汽通用仅 2.2 万辆(2018 年 9 月为 15.47 万辆),同比暴跌 78%。
要知道,这两个合资品牌曾经可是中国汽车业霸榜前三的常客,但最近几年下滑势头如此之快,令人唏嘘不已。
与此同时,上汽盈利能力也在恶化,其最新净利率仅为 2%,已经创下 2008 年以来最低记录。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毛利率持续下探,其最新毛利率仅 8.9%,较 2017 年高峰下行超 4.5%。原因是燃油车在国内市场大打价格战背景下,上汽跟随降价。
另一方面上汽三费费用率也居高不下——销售费用率变化不大,管理费用率逐年走高,从 2018 年的 2.36% 提升至 2024Q3 的 3.46%,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运营效率不佳。
(上汽集团历年净利率走势图,来源:Wind)
因基本面表现不佳,资本市场给予了上汽越来越低的估值水平。据 Wind,公司最新 PB 仅为 0.68 倍,基本处于上市以来最低水平。横向对比,上汽估值亦是中国车企集团中最低,显著低于比亚迪(5.4 倍 PB)、赛力斯(14.5 倍 PB)等新生崛起力量。
未来,局面会好转吗?
/ 02 /
国内转型不利,海外有关税压力
展望未来,上汽前景不乐观。
上汽营收大头的燃油车业务将持续承压。该业务主要系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外资品牌的合资,但在国产新能源车崛起的大背景下,外资品牌占比持续大幅下滑。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9 月,中国自主品牌市占率达到 67.6%,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其他欧系、法系的市占率分别为 13.7%、10.6%、5.5%、1.5%、1%、0.2%。要知道,2020 年,国产自主品牌占比仅 38.4%,短短不到 4 年时间,市占率提升了 29.2%。
今年 3 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淘汰赛,2024-2026 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中国车企新能源产品加速投放将会蚕食合资品牌市场,未来 3-5 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 40% 降到 10%,其中 30% 是中国品牌未来增长的空间。
如果按照王传福预测去演化的话,那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业务在未来 3-5 年还将加速萎缩。
对上汽而言,新能源汽车业务放量才是拯救自己于水火的良方。
2024 年上半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为 52.2 万辆,占比全集团销量的 24.6%。从占比数据来看,上汽转型速度还是比预期更慢。
拆分看,上汽通用五菱新销售 24.9 万辆,占到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半壁江山。但该子公司主力车型为五菱宏光 MINIEV,售价仅 3 万元左右,属于走量车型,并不赚钱。
除此之外,上汽乘用车上半年总销量为 12.8 万辆,占比 24.5%,主要车型包括荣威、名爵,整体售价偏低。而中高端定位的智己、飞凡,则存在各自问题,并没有出现如期的爆火。
2021 年,智己汽车发布 L7、LS7,主打 30 万— 40 万元的中高端市场。但伴随着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智己汽车售价不断下探——如今主推的智己 LS6 和 L6 两款车型售价仅 20 万元出头。
该价格带竞争尤为激烈,畅销车型包括问界 M5、特斯拉 Model Y、理想 L6、小米 SU7 等。相较于对手,智己汽车的性能配置、空间、颜值等表现均中规中矩,更没有上述部分畅销车型优秀的智驾能力(比如问界 M5)、亦或是够硬的品牌溢价力(特斯拉 Model Y),终端销量始终不温不火。
国内市场 " 落魄 ",上汽海外市场更有韧性一些,成为摆脱当前经营困境的一个努力方向。
2023 年,上汽海外销售 120.3 万辆,占比集团比重的 24%。其中,收购的 MG 是其海外出口主导品牌,占整体出口比例的 60%。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成绩,一方面源于 MG 自带英伦基因,在西欧市场有不错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源于上汽收购 MG 之后的本土化运营。
(2015-2024 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区域分布,来源:招商银行)
今年前三季度,上汽海外销量达 80.6 万辆,同比增长 5.5%,相较于国内市场萎缩现状要好不少。但接下来,上汽海外市场伴随关税升级也面临着不小压力。
今年 10 月,欧盟委员会结束了反补贴调查,上汽集团将被征收 35.3% 的高额关税。加之已经实施的 10% 基础关税,上汽纯电动汽车在欧洲关税将高达 45.3%。
总之,上汽国内燃油车业务加速萎缩,接棒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态势仍然乏力,加之海外市场又遇关税升级,恐怕在中短期内难以摆脱经营压力。
/ 03 /
错过了最佳转型时间
今年 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50%,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14 个百分点。这可比监管部门规划 2035 年达到 50% 的目标足足提前了 11 年之久。
超预期渗透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已经拉开了序幕。上半场,车企比拼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化硬件性能,各大车企基本不存在代差悬殊。
伴随着时间推移,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从电动化竞争逐步演变为智能化、网联化,终端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等软件性能越来越看重,也将成为车企未来站稳市场脚跟的关键因素。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逐步拉开与第二梯队的差距。有了华为智驾加持赋能,问界 M7、M9 持续爆火,让赛力斯站稳了中高端市场。此外,华为还与北汽联合打造享界、与奇瑞打造智界,也取得了不错战绩。这让业界大为震撼。
2021 年,上汽原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面对 " 在自动驾驶方面,是否考虑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 " 的问题时,抛出了大名鼎鼎的 " 灵魂论 "。这也让上汽错失了依靠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大力转型的绝佳契机。
短短几年下来,华为赋能的赛力斯,乌鸦变凤凰,市值一度超越上汽。华为的技术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诸多车企主动伸出橄榄枝,包括长安、奇瑞、北汽、江淮,就连比亚迪也都合作了。之后,百年品牌的奥迪也把 " 灵魂 " 交给了华为。
今年 9 月,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车正式交付了全国都能开的 NOA ( 无高精地图自动驾驶 ) ,基于的是与外企 momenta 联合开发的 IM AD 智驾系统,但与市场公认最强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 系统还存在明显差距。现在,国内多家汽车同行纷纷倒戈华为,让上汽处境颇为尴尬。
不得不强调的是,智能化、网联化将是接下来新能源车战场的核心竞争焦点。上汽凭什么站稳汽车一哥的位置?
可以预见的是,海内外汽车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市场集中度也会大幅提高。余承东就曾坦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可能就在一只手数得过来。他判断,未来能活下来的企业每年的产量达不到 500 万台以上或者达不到 1000 万台以上,就很难在时代中立足。
未来,上汽能够在汽车新时代立足吗?这很难预料,但现实状况确实不乐观。
今年 10 月,上汽新任总裁贾健旭语出惊人," 要一鸣惊人地干,同时也要学会‘跪着做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同时,要着手推动公司内部的深层次改革。" 这与当时高调的 " 灵魂论 " 相对,谦卑了很多,可能也是对当前巨大压力的真实写照吧。
总之,留给上汽大力转型的时间不多了。或许只有拿出破釜沉舟之勇气,才能绝境逢生。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